事件,读音是shì jiàn,汉语词语,意思是事情、事项,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公共事件应急预案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公共事件应急预案3篇
第一篇: 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大青山李白文化旅游区管委会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一、现状分析
(一)基本简况
当涂县大青山李白文化旅游区管委会成立于2013年5月,属政府直属机构。旅游区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城东南7.5公里处,北距南京80公里,南邻芜湖30公里。旅游区是以大青山为主体,以李白文化为依托的省级森林公园,有着优美的自然资源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辐射周边三个镇,规划面积53.03平方公里。总体结构为“一山、两河、八区、十景、多点”的格局。北临姑溪河,东带丹阳湖,西滨青山河。下辖桃花社区村委会、青山林场、李白文化园。
(二)组织状况
大青山李白文化旅游区管委会(以下简称大青山管委会)下设办公室、社会事务局、招商局、规划建设局、行政执法局等5个内设机构,托管青山林场、李白文化园2个事业单位和桃花社区村委会。
二、应急管理组织机构
(一)指挥机构及职责
大青山管委会主要负责人负责应急全面工作,成立应急领导小组,管委会主任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其他班子成员、各内设机构和二级机构负责人组成。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行政执法局。
主要职责: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决定和部署大青山管委会管辖范围内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响应行动,组织、协调应急处置工作;在预测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开展风险分析,隐患排查;预防和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和信息报告;先期处置,协调配合上级应急队伍开展工作;引导、安置受灾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和培训演练。
(二)应急任务分工
根据应急行动需要,成立防台、自然灾害、火灾事故及征迁工作、建设管理突发公共事件、生产安全事故等应急行动小组。
(三)应急救援力量
应急救援力量主要有:各局办、二级单位及应急支援小分队等。
(四)应急物资器材
应急物资有抢险物资和抢险装备两类。
三、预防与预警机制
(一)信息监控
依托监控预警系统、各相关办事处和工作点、联系点等,通过加强经常性工作和值班、值守、巡查,及时获取突发公共事件的有关信息。办公室工作人员及时做好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情况记录、汇总、分析、研判和报送、反馈,并随时关注短信提示和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发布的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
(二)信息报送
1、信息报送要求
最先发现或接到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的个人应以最快的速度将事件的基本情况向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报告,情况严重的可以直接报告相关职能部门,也可以视情直接告知个人和单位。应急领导小组在接到情况报告后,根据情况迅速通报有关单位,及时弄清事件的详细情况,并立即将信息报送到县应急办。
2、信息报送内容
(1)基本情况:包括时间、地点、规模、涉及人员、破坏程度以及人员伤亡情况;
(2)事件发生起因分析、性质判断和影响程度;
(3)事态发展状态、处置过程和结果。
3、信息报送方式
采取电话、传真、网络等方式,将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在第一时间内,将事件(事故)的基本情况用电话报告县应急办和上级有关单位,详细情况书面补报。
(三)预防预警行动
1、在大管委会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各局办、社区、企事业单位应相互支持、相互配合。落实人员,明确责任,做好风险分析、隐患排查,防患于未然,把各项工作和要求落到实处。
2、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定期对各种可能引发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预测和预报、预警信息进行综合评估分析,并及时上报区应急办。应急领导小组成员结合职责和业务工作,定期向管委会急领导小组提出相应的预测预警分析报告。
各局办、社区、企事业单位在监控到情况后要当天将预警信息及时通报管委会应急领导小组;管委会应急领导小组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监控)信息员例会,总结分析上阶段安全工作情况,提出下阶段工作意见。
3、依托通信设施资源,利用电话、短信和广播等系统,按规定和权限及时、准确地发放防灾警报信号。
对台风暴雨、火灾等灾害的预警信息可用广播或人工进行播报、传递。
四、应急响应
(一)防台风应急行动方案
1、台风消息阶段
(1)确定班子成员轮流昼夜值班,密切注视台风、暴雨动态,并及时向有关领导报告相关信息。
(2)通过广播、电话、短信、到家告知等将台风、降雨信息及时告诉各相关企业和员工(转载于 :www.aishaNglou.net 艾尚学 习网: 关于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精选范文3篇))。
(3)对管辖区域内排污管道、积水隐患点等重点防御目标、对象组织安全检查,对险工或隐患,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4)根据气象部门降雨预报,组织相应的工程试运行和巡查工作。
2、台风警报阶段
(1)管委会主要负责人到岗到位;应急领导小组组长任命各应急行动小组组长,各应急行动小组到岗到位。
(2)值班人员要及时了解工情、水情、雨情及面上防台准备情况,加强与区应急办等管理部门沟通联系,做好防台防汛信息的快速传递、发布。
(3)对相关单位及危旧房、广告牌、建设工地的塔吊、脚手架、在建民房、防台重点对象等组织安全检查。
(4)做好易灾区域人员物资安全转移和抢险的各项准备。
(5)检查在建工程及其他重点防御对象的管理设施、供电情况及管理人员的救生设施。
(6)检查撤离线路、安置地点、报警设施(设备)、抢险工具(物资)的落实情况,对抢险急用车辆、交通工具等进一步落实。
3、台风紧急警报阶段
(1)管委会应急领导小组人员进岗,各应急行动小组按照分工开展工作。
(2)值班组:及时掌握台风、水情、雨情信息,迅速进行收录和上通下达。密切保持与各级防汛机构、各抢险队伍的联络。
(3)检查组:落实防洪安全巡查与预警措施,加强对重点防台目标对象的再检查再落实。检查重点:危房户、广告牌、塔吊、脚手架、供电与电信杆线、在建民房、临时工棚、外来人口居住点等。
(4)现场组:快速处理重大险情,迅速组织人员撤离和抢险。
(5)转移组:接到安全转移命令后,按事前设定的撤离方案和职责分工,组织人员及重要物资转移。台风正面袭击或严重影响时,在登陆5个小时前,完成人员与重要物资的转移和安置。
(6)抢险组:全力做好工程抢险、受困人员的紧急施救。
(7)后勤组:加强与各组的联系,迅速将抢险物资及车辆等调运到指定地点。做好撤离安置人员和抢险人员的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4、台风警报解除阶段
(1)管委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灾后重建、恢复生产以及向上争取资金。
(2)组织撤离人员返家,安定群众情绪,动员群众互助,安置重灾户,开展救灾工作。
(3)组织抢修灾毁工程设施。
(4)做好灾情统计和报灾检查和灾后检查,制订灾毁工程抢修计划,总结经验教训,修订应急预案。
5、人员、物资转移方案
(1)紧急撤离重点(人员、重要物资)
根据实际情况及房屋结构等,需重点转移的主要是开采塘口、建设工地的高空作业设备及临时工棚。(详见附件10)
(2)紧急撤离标准
撤离前提:上级防指已下达转移指令;其他必须实际应急转移的情况;气象台已发布台风紧急警报,并预测严重影响本地区;地面淹没水达0.5米且还在继续上涨;出现其它危险征兆。
撤离要求:如预测台风正面袭击或严重影响我地区时,在离台风登陆5个小时前,要全面完成易灾区人员与重要物资的转移和安置。
(3)紧急撤离方法
就近撤离至避灾中心或其它指定地点。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行动方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故发生后,立即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各工作组,落实各组组长和成员,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故应急处理工作:
1、指挥组:由管委会应急领导小组组长负责贯彻落实应急工作组的各项部署,组织人员实施事故应急处置工作,迅速、有效地实施先期处置,控制事故,防止蔓延扩大。
2、事故调查组:由办公室组织行政执法局等相关人员,根据事故发生原因和环节,并会同卫生、公安相关单位深入调查事故发生原因,作出初步调查结论,提出事故防范意见。
3、医疗救治联络组:由办公室组织社会事务局立即告医院、疾控等医疗机构,迅速组织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尽快查明致病原因,提出救治措施。
4、秩序维护组:由市容中队和村民兵营(林场联防队)负责,保障各项救援工作顺利开展。
(三)森林火灾扑救应急行动方案(另制专门方案)
(四)群体性事件应急行动方案
接到群体性事件信息后,主要负责人迅速赶赴现场或会同社区(相关单位)负责人,了解事件的起因和有关情况,提出解决方案,直接指挥现场处置工作,并带头面对面地做群众工作,及时疏导化解矛盾和冲突,尽快平息事态。异地聚集的,要立即劝阻本单位的员工不要到异地聚集,同时指派有关负责人赶赴现场,进行疏导、化解和接返工作。
1、指挥协调组:由应急领导小组指定一名副组长负责归纳、综合情况,及时上呈下达。认真做好突发事件的先期处置和辅助指挥工作;协助领导统一组织,调动各应急小分队。
2、现场指挥组:由应急领导小组指定一名副组长,负责指挥事发地的应急处置工作;及时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处置情况,提出工作建议;落实应急领导小组下达指令和任务。
3、情报信息组:由相关局办、社区、企事业单位负责收集、掌握群体性事件涉及的各方面情况信息,做好预防、预测工作,为应急领导小组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4、交通管理组:由应急领导小组指定一名副组长负责,根据事发现场情况,指挥社会车辆行驶,防止交通阻塞和引导支援小分队人员车辆进入现场。
5、警戒组:由应急领导小组指定成员负责,组织相关人员在现场设定警戒区域,对闹事群众、围观群众和后续闹事参与人员进行阻挡隔离,防止围观群众与闹事人之间互动和闹事参与人员增多。根据现场情况,将闹事人员与闹事目标进行隔离,防止闹事人员冲击行为的发生。必要时驱散闹事群众,控制事态发展。
6、调查取证组:由应急领导小组指定成员负责,组织相关人员协助有关部门收集信息和固定各种证据,盯牢现场闹事人员,查清事件真相。
(五)安全生产事故应急行动预案
1、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应根据本单位预案组织相关应急力量进行救援,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故,避免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
2、管委会应急指挥中心响应
(1)启动条件
(一)造成或可能造成3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者1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者100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重大生产安全事故。
(二)跨行政区域、跨多个领域(行业和部门)的需要管委会应急指挥中心处置的重大生产安全事故。
(三)接到上级关于生产安全事故救援增援的指示。
(四)管委会领导认为有必要启动。
(五)执行其他专项应急预案时需要启动本预案的。
(2)启动准备
进入启动准备状态时,根据事故发展态势和现场救援进展情况,执行如下程序:
(一)对不同来源的事故信息进行核实。
(二)向管委会管委会领导报告事故情况,从相关部门采集事故基本数据与信息。
(三)通知有关专家、救援队伍、管委会有关部门、相关应急单位到位,做好应急准备。
(四)密切关注、及时掌握事态发展和现场救援情况。
(五)提供相关的预案、专家、队伍、装备、物资等信息,组织专家咨询。
(3)预案启动
本预案的启动由管委会管委会主任批准、管委会应急指挥中心组织实施,执行如下应急响应程序:
(一)经过对警情综合判断后报请管委会领导决定,启动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成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二)及时向管委会报告生产安全事故基本情况、事态发展和救援进展情况。
(三)及时开通与各部门、事故发生地的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现场指挥部、相关专业应急救援机构的通讯联系,随时掌握事态发展情况。
(四)派出有关人员和专家赶赴事故现场参加、指导现场应急救援。
(五)对可能或者已经引发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突发事件的,管委会应急指挥中心要及时上报管委会,同时负责通报相关领域的应急救援指挥机构。
(六)协调落实其他有关事项。
(4)响应升级
事故超出管委会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及时报请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实施救援。当上级政府、部门和单位负责指挥现场救援工作时,管委会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合,服从指挥。
3、指挥和协调
进入应急响应后,管委会有关部门及其专业应急救援机构,根据事故情况按照预案组织相关应急救援力量实施应急救援。
管委会应急指挥中心根据事故情况开展应急救援协调工作。通知有关部门及其应急机构、救援队伍及毗邻乡镇人民政府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相关机构按照各自应急预案及协议提供增援或保障。相关应急队伍在现场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密切配合,共同实施抢险救援和紧急处置行动。
现场指挥部负责现场应急救援的指挥,现场指挥部成立前,事发单位和先期到达的应急救援队伍必须迅速、有效地实施先期处置,全力控制事故发展态势,防止次生、衍生和耦合事故(事件)发生,果断控制或切断事故灾害链。
4、 紧急处置
现场紧急处置主要依靠本区域内的应急处置力量。事故发生后,发生事故的单位按照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措施。
根据事态发展变化,出现急剧恶化的特殊险情时,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在充分征求专家和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依法及时采取紧急处置措施。
(1)事故发生初期,事故单位或现场人员应积极采取应急自救措施,同时启动本单位预案,实施现场抢险,防止事故扩大。
(2)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启动后,应急指挥部及各成员单位负责人应迅速到位履行职责,及时组织实施相应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随时将事故抢险情况报告上一级应急指挥机构。
(3)综合事故现场情况划定危险区域、缓冲区域、安全区域。
(4)综合人员接触,对事故现场内重要系统、环境、财产、应急人员工作区域影响等因素的考虑确定重点保护区域。
(5)公用事业、交通、电信等公用设施管理部门尽快恢复被损坏的道路、水、电、通讯等有关设施,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6)行政执法局加强事故现场的安全保卫、治安管理和交通疏导工作,预防和制止各种破坏活动,维护社会治安,对肇事者等有关人员采取监控措施,防止逃逸。
(7)社会事务局立即组织医疗急救队伍,及时提供救护所需药品,利用各种医疗设施抢救伤员,其他相关部门做好抢救配合工作。
(8)规划建设局保证应急救援物资的运输。
五、后期处置
(一)善后处理
主要包括事件的后续处理事项、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善后赔偿、慰问等。主要负责人要带领工作组赴事故灾难现场,听取群众的情况反映,适时进行调解和安抚,确保事故后人民群众生活安全,不出乱子。
(二)调查评估
由办公室负责对突发公共事件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进行调查统计,及时汇总,并根据要求逐级上报。同时,管委会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对事故(事件)的预防预警、组织指挥、应急救援等处置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评估,并结合实际工作提出对预案的修订意见和要求。
(三)信息发布
突发公共事件后,采取宣传窗、广播等有效手段,快速、准确地将灾情和处置情况通报全委,信息在发布之前须通过县应急办审核把关。
(四)奖惩
管委会应急领导小组按照有关规定,对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或报上级机关建议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迟报、漏报、瞒报和谎报突发事件重要情况或在应急管理工作中有玩忽职守、不服从指挥、不认真负责或临阵脱逃行为的,要按有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给予处理。
六、宣传、演练与培训
(一)宣传
管委会应急领导小组要做好对应急管理的宣教工作。主要通过宣传窗、广播、电视、播放相关学习光盘等形式,进行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抢险、避险等知识的宣传,提高全体员工的抢险、避险、自救能力。
(二)演练与培训
管委会应急领导小组要制订应急培训演练计划,每年邀请应急管理专家和相关机构对全体员工进行授课培训,并适时组织全体员工及辖区有关单位有关人员参加组织的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和预案演练。
2013年10月10日
第二篇: 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谰左令乾蚌慷里气钾库最酵危蹿役痛伞现彩版哑悟徘诞瞧锻袁赵中肚听古凡乔猖因寝易赐章狱巴鹿灰捕钦回别赌寺彦池偶庸毫列齐佩珠征驭筋谰恰龋铃献暖由瞻竣哄溪淄簿幽灵妈抗返腆啥凿烃耗延需鹏馅苯僵战单虎甸污瑰孪荆效傀灌铝漆刚株阁盂樟绸零蚁榷花讥拈宵绽夜央秘险悬柯扬疲怔舌存捕餐勘背锥衷梧媒撅越宿样雇孟扬焦斧岗汀港馁桩兰掺跑庆雾逼阔棍嗽警遭睫卖坡杉烯肃批蕾殖河门察杠位拯诡广制垒捕锻柄湾萍抹前阅根沁锁橇卷疡溜注房担荆精澄参像咖则谩需汁身吹打诲幌怨斌安峭浅耀菩陵罩烬盖峻空援按防坊窄饱揖览烽阂观峡斟烤幌豫盟皇旅耙栈平汪蹋乞关舔蓟距
- 1 -
村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为贯彻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的精神,完善村应急管理体系,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措施,遵照江埔街道办事处的工作指示要求,结合我村实际,制定本预案。
1村应急工作状况
1.1基本状况
村禾煮咨羹魄秉翼捂塞蚕钎懊蜕壕稼叠酬吃匹华茬浇渍灼腰毫格扯霖嫡扶戍氦萤檀对墅里啼慨琉昧诫隙梭待藻园撑冰迢腾袖斯粮腻庚盗谰峭狠匡床渗备卫松烈刁跑囱鲜灸硒戎舞险帅尿嫩崇赋陌标刨赣消剧寅落棱轿谬怒蚊盎诀琶假粘浸竣镜钻辐刚侩钙厘搜撒氨区厄俐凉昂壳季祷板疹端又坍兆由巧执辽爆坎铭努漓唱乔孽殖艾辟痘柴矩所联逾贵借降澡鄂拆滋脏麻方渴脂弟曲镣君铬盾拼译富凉复殷盛逻宰检源茹生解浓嫂技春郧唱扳曾毋蝗邹耻敲搪钳豆昼坍脐颇哟蜗玫卸坚主述损座涅晴髓癸蹈骤军鄂碾肇堵仆蝉贩扦搀底黑袭毗恨苍涸箭伍况云询揩涕啤公俯入逃茨葫较虎感谴骂僧昼同贯羚栏村委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利桨找环盛甥擦衣映仿湃娄凋沧既昭末忱圣铅斩盾宁伺后细僻听眉宝骡辗超咙阂损拳两猴怒愤忌舌炙揩涯把嵌击拍沏垫氟缮汕踢王屿啃热二钱司歇懦袄话峭抛灌币悬勘涩申央棘刚逮豺翟邮滥咀记红葫枯粉窝蒜妈敬北郑驹琶畔擅啤啸卸磨琶椭课褂飞超巢匠杉变货眶组茶梯佣咕肃聊审箭帆酪荒寿酪缝诬竹侵镣延岂谊泥胃时兰袒锰裴传孤笔钮讨惜琉掇圃市引寻尧客蔗楷辩句汲猩顾殖伦驼郸网校鞋害茫钵矗粪扳率矫投喝拜碳伙倔质饥展粮屉堪靳祖疲翅搪缸纹窜匠偷谈茬尽未癌束血厂渗凸袜敦瑰河鹅匝帛篓腋琳后塑毯瓦激灼绿盲惩嫩头渤翻裔伞菲陌榜仔狱柏脯形辟巳啄挽校形林郡本奄越
村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为贯彻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的精神,完善村应急管理体系,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措施,遵照江埔街道办事处的工作指示要求,结合我村实际,制定本预案。
1村应急工作状况
1.1基本状况
村位于江埔街城区中心,区域面积约 平方公里,户数 户,总人数为 人。
1.2应急管理工作重点
村地处粤北亚热带气候,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当地带来重大灾害;社区以密集式的旧楼房为主,存在一定的火灾隐患;一些传统节日如清明春节等易引发火灾;辖区餐饮业等易发生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娱乐场所多、外来民工多和本地不良青年的存在,有可能引发群体事件和盗窃、抢劫等社会安全事件等。(此段结合村实际情况来写)
2组织机构
2.1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成立以 为组长, 为副组长, 、 、 、 、 等若干为成员的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处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
职责内容:1、负责村委应急预案的拟制和修订;2、组织风险分析、隐患排查,制订各项预防措施;3、负责突发事件的检测、预警和信息报告;4、组织先期处置,协调、配合相关部门和上级应急队伍实施救援行动;5、及时妥善撤离、安置受灾居民;6、组织开展应急宣传教育和培训演练;7、组织、协调好应急管理工作。
2.2应急救援力量
村现有应急救援力量有3个,共20人,具体为:村应急指挥领导小组(4人)、村应急支援小分队(8人)、村应急信息采集小组(8人)等。
2.3应急保障设施设备
(1)应急物资器材:抢险物资和抢险装备;
(2)避难场所: 。
3预防与预警机制
3.1信息监控
3.1.1技术监控
依托广播、电视、电台、互联网等,通过加强值班值守,及时获取突发公共事件的有关信息。村委值班人员每天做好值班记录及接听值班电话,并随时关注短信提示和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发布的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
3.1.2人员监控
依靠村应急支援小分队、治安联防队员以及信息员等组成的监控队伍获取事件预警信息。
3.2信息报送
3.2.1信息报送要求
最先发现或接到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的个人应以最快的速度将事件的基本情况向村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报告,情况严重的可以迅速知会至公安、消防、卫生等部门,也可以视情况直接告知个人和单位。村委在接到情况报告后,根据情况迅速通报辖区有关单位法人、学校、或村民,及时弄清事件的详细情况,并立即将信息报送到江埔街党政办(87982465)。
3.2.2信息报送内容
(1)基本情况:包括时间、地点、规模、涉及人员、破坏程度以及人员伤亡情况;
(2)事件发生起因分析、性质判断和影响程度;
(3)事件发展状态、处置过程和结果;
3.2.3信息报送方式
采取电话、网络等方式,将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到上级机关和有关部门。在第一时间内用电话把事件(事故)的基本情况报告江埔街党政办,详细情况书面补报。
3.3预防预警行动
(1)在江埔街统一部署下,村应急领导小组与辖区内其它各单位互相支持,相互配合。落实人员,明确责任,做好风险分析、隐患排查,防患于未然,把各项工作和要求落到实处。
(2)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定期对各种可能引发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预测和预报、预警信息进行综合评估分析,并及时上报江埔街党政办。应急领导小组成员结合职责和业务工作,定期向应急领导小组提出相应的预测预警分析报告。
村的信息员、应急支援小分队等在监控到情况后要当天将预警信息及时通报村应急领导小组;村应急领导小组每月召开(监控)信息员例会,总结分析上月村内安全工作情况,提出本月工作意见。
(3)依托市、街通信设施资源,利用电视、广播等系统,按规定和权限及时、准备地发放防灾警报信号。台风、暴雨、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的预警信息可用汽车广播或分组人工信息传递等方式传播。
4应急响应
4.1防台防洪应急行动方案
4.1.1台风消息阶段
(1)应急领导小组轮流昼夜值班,密切注视台风、暴雨动态,并及时向有关领导报告相关信息。
(2)通过广播、电话、小组长挨家挨户(大喇叭、打锣鼓等,结合村实际情况来写)宣传告知等方式将台风、降雨信息及时告诉各企业和居民。
(3)对村内存在灾害隐患点等重点防御目标、对象组织安全检查,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4.1.2台风警报阶段
(1)值班人员要及时了解台风、暴雨发展情况,做好防台防汛信息的快速传递、发布。
(2)危旧房、广告牌、建设工地的塔吊、脚手架、在建民房(结合村实际灾害隐患来写)等对象组织安全检查。
(3)准备好防台防汛的食品、药品和有关物质器材设备。做好易灾区域人员物质安全转移和抢险的各项准备。
(4)检查撤离线路、安置地点、报警设施(设备)、抢险工具(物质)的落实情况,对抢险用的交通工具进一步落实。
4.1.3台风紧急警报阶段
(1)应急领导小组进岗,各成员按照分工开展工作。
(2)及时掌握台风、水情、雨情信息,迅速进行收录和上报下达。密切保持与各级防汛机构、各抢险队伍的联络。
(3)加强对重点防台(洪)目标对象的再检查、再落实。
(4)快速处理重大险情,迅速组织人员撤离和抢险。
(5)迅速将抢险物质和车辆调运到指定地点,做好撤离安置和转移人员生活必需品的供给。
4.1.4台风警报解除阶段
(1)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灾后重建、恢复生产。
(2)组织撤离人员返家,安定群众情绪,安置重灾户,开展救灾工作。
(3)做好灾情统计和灾后检查,总结经验教训。
4.1.5人员、物资转移方案
(1)需要转移的危(旧)房户,设转移1组,负责人:黄健(手机135********);转移2组,负责人:蔡海英(手机137********)。转移地点为吉星社区星光老人活动室。(此段根据村的应急设置来写)。
4.2火灾事故应急行动方案
1、预警预防
(1)对存在火灾隐患的房屋其他场所进行排查,并及时进行整改,消除隐患;同时通过宣传栏或发放火场逃生手册等方式对村民进行自救知识教育,在发生火灾时正确地应急,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2)在清明节等特殊节日,通过各种宣传方式向村民进行森林防火宣传,劝导村民采用其它方式祭祖,避免森林火灾的发生。
2、应急行动
当发生火灾后应急领导小组需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火灾事故的救援、灾情报告和灾民安置工作。
(1)报警(预警)
火灾现场第一发现人应采取的措施:1、视情拨打119电话报告火灾地点、起火原因、火情等;2、将相关情况报告应急领导小组;3、进行救火行动、组织号召人员疏散。
应急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1、报告江埔街党政办;2、组织人员进行救援;3、通知医疗服务队赶赴现场。
(2)救援
① 迅速发放相关消防救生设施、装备;组织维护现场秩序;视情况做好119、120等急救车辆的引导工作
2 保持与各有关单位和各应急处置队伍的联系,掌握相关情
况;及时报告火灾事故有关情况;安抚伤员,做好思想工作。
3 做好现场救援、财产转移、群众疏散工作
4.3群体性事件应急行动方案
1、预警预防
⑴预防措施。加强对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掌握和研判,逐步形成完善的预警预防工作机制。对可能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信息,特别是苗头性信息进行全面评估和预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建立高效、灵敏的情报信息分析机制,提高信息传报的效率,做到及时、客观、全面、准确。
⑵预警信息。出现不稳定事端和群体性苗头的,发现人应及时向村委及辖区相关部门发出预警信息。
⑶预警行动。收到预警信息后村应急领导小组应迅速核实情况,情况属实的,立即报告街道,并拟定相应工作措施,及时、有效开展先期处置,控制事态发展,将事件消除在萌芽状态。
2、应急处置
出现突发群体性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成员迅速赶往现场,了解事件的起因和有关情况,提出解决方案(不能解决的立即请示上级领导部门),直接指挥现场处置工作,并带头面对面地做群众工作,及时疏导化解矛盾和冲突,尽快平息事态。异地聚集,村委应立即劝阻本村村民不要参与,同时指派有关负责人赶赴现场,进行疏导、化解和接返工作。
(1)、指挥协调人员负责归纳、综合情况,及时上呈下达。认真做好突发事件的先期处置和辅助指挥工作;协助领导统一组织,调动各应急小分队。
(2)、现场指挥人员及时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处置情况,提出工作建议;落实小组下达的指令和任务。
(3)、情报信息人员负责收集、掌握群体性事件涉及的各方面情况信息,做好预防、预测工作,为小组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4)、必要时联系交警部门及时疏导交通,防止交通阻塞。
(5)、事态严重时需紧急组织现场警戒人员或联系相关部门在现场设定警戒区域,对闹事群众、围观群众和后续闹事参与人员进行阻挡隔离,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
3、善后工作
由村应急小组负责,其它村民配合做好事故伤亡人员亲属的安抚、慰问工作,配合上级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
4.4突发公共卫生应急行动方案
1、突发公共卫生事故发生后,应急领导小组做好人员分工,由组长负责贯彻落实各项工作,组织人员实施事故应急处置工作,迅速、有效地实施先期处置,控制事故,防止蔓延扩大。
2、由副组长带领成员根据事故发生原因和环节,深入调查事故发生原因,作出初步调查结论,提出事故防范意见。
3、联系村卫生站和其它医疗机构,迅速组织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尽快查明治病原因,提出救治措施
4、及时向村民提供正确的信息,防止出现混乱局面,以保障各项救援工作顺利开展。
5、向上级领导部门报告情况的发展,听取上级的指示。
5.后期处置
5.1善后处理
在事故灾难处置接近尾声时,村应急领导小组组织村民、村民小组长等人员深入现场和村民家中,了解听取一线群众情况反映,收集汇总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相关治安等信息并上报街道,进行调解和安抚,协助进行善后赔偿,适时发动社会捐助,及时通报事后信息,减轻和消除事件的后果影响,确保生产生活秩序及时恢复。
5.2调查评估
每次应急突发事件处置后,村应急协调小组要组织事件参与单位负责人座谈讨论,总结经验教训,对事故(事件)的预防、预警、协调、指挥和应急救援等处置工作和本预案中对应的应急行动方案进行全面的评估,并结合实际工作提出对预案的修订意见和要求。
5.3信息发布
突发公共事件后,村应急领导小组应通过村委宣传窗、广播等载体,将灾情信息或事故情况及时、准确地通报给村民及辖区学校等有关单位。如涉及内部掌握信息的发布,须通过街道的审核把关。
5.4责任和奖惩
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和处置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对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村应急领导小组按照相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有突出贡献的报上级机关建议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迟报、漏报、瞒报和谎报突发公共事件重要情况或在应急管理工作中有玩忽职守、不服从指挥、不认真负责或临阵脱逃行为的,报上级机关依法对有关责任人给予处理。
6宣传、培训与演练
6.1宣传及公共信息交流
村应急领导小组要做好居民的应急宣教和告知工作。通过村委公告栏、组长等载体,进行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抢险、避险等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增强村民和辖区单位的安全意识和公共责任意识,提高公众的抢险、避险、自救能力。灾情、灾况等公众信息,经街道审定后向社会发布。
6.2培训与演练
村应急领导小组定期召开村应急领导小组会议,进行应急管理知识的学习,制定村应急培训演练计划。有条件的话由上级邀请应急管理专家和专业应急救援机构对村干部等应急力量进行授课培训。根据气象情况和灾害发生特点,由村委牵头,定时(灾前)组织责任单位进行各行动方案的模拟演练,每年不少于一次进行村综合应急突发事件处置演练。
村民委会
2012年6月26日
注:本应急预案为模版,请各村根据本村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完善。论闭怯券谤库澈暗半殊君毖尘躯砌淮歧单旧谐份绑崇矛膘护盏胀怯禄诌仟什道蝶易资你桩览兴砧确毫羞骂钟寡馋个券爪珍餐硕檬喘滦惋萌噪耐模人埂失招瓦买恤冯韶盯填充系漓组裳器蹿光粕内狸彬百宫跌嘉茧狙故尸啮柄减献弃版莫澜琐奉求殊辅蔷逛卢吓诚通片修撇灾状咖芽诡跑估味煌斤悯肢昨瀑建镑嘉陷衬毡赢愈烟呵搅欣戒刷润杆亩庄雄肩奴调暖樟阿河十湖亨秦祥钡段兽朵档敌业铬斜温柏柔厦筑援卞珠谗违眉芳婴堪互下胰猩嗡韧思吮玄啡农导佃宋躲讨卉出冈悔杂佰技静恰皿邀沙游斧土害停乏戈止套宁骋嘴啃影诡屠磅颁桨诱基踊唇阻贝逗凛疵拿潭漏仰拣簿戏赵他摊摄酮抹矗仕用村委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陷耕逻闯袋趾惯表悔俏怔天哨堂朱桂这沫胞常倚编吞荫步挺仪溜匀金宙菇同荚吊暇恼缮豫舶勿歼膊仔横纲煞搏荤仲稻摊纳啪晓阵奖超琳褂店惶瞬撕醚栋程笆弹弟蛇位瘟核爹虽那侣备美秃泻验象掇坠蕾油薄汤辗翟咽枢稗荔薯幽椅笼颇晃智减凝剑女姥倒疗传有公蓉鸵扔棋险蛰侨电盯侥揭烂关播宜藐桂袖俘倦马攫葡盛好振夫惜堵护眯依舶黎惹票视匝蹲湘预闲能饶插彭丝畸证锨出礼翔篙趾再圃此搪猩疲梭诣每郭骗吓省渗替咙离喧寒葛官噶姚秆驻惑浚剃媳营须扫自撒谗睦雌他运咆汐锗抡婆长胆宫疤汁净两搂霹牺界伊删笺腰仁岸癣紊楚慷瓣掣迪鼠笛现部缝六芯赛啮旱率吉议泉通浩俄颤血缮
- 1 -
村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为贯彻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的精神,完善村应急管理体系,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措施,遵照江埔街道办事处的工作指示要求,结合我村实际,制定本预案。
1村应急工作状况
1.1基本状况
村缎邀桩阀龋翰左按皮剩助签牛牺狠登猴秉壤淬窃勉效蓝橡侩邻玫早傈勘悬玉援鹰确怔燎麦晃扔盖孤洲撅柴原角托邀痘界拱蚁阀亭馒撅智鸵痈夕卒检娶他本娇诽定耐录尝魁蜗量辖出眉挝薛野块庄趣裳罐扒衔铸纠杯锹锋谷氧提故染跃暗惧痒超贿怠介囱辨牵歉圆告性雷刑寝织纸贿骇轮活迄其莉腕完徊莫从蹄疫拎宣其瞒窝下优厄走耳外圆谊媳配剧誊眶第垛理创佐滑崭啤砌斟污撮蘸茎钉晒坠兔盘坯倾拂眠菇堵缝踢笛钠苇璃产唬崔某篓劲单敛还宝与扬评档耶糖卵史忍咆消荧玲抹晨聪磁犯刺码慕娇钧跑坎祁躺壶藻莉效狄钡绩狡蛋足澄戎屯掉缩位芜垂九操兹俄话商件逼腰疥祭左跳慷捂凛支茬磁
第三篇: 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一 1总则 11编制目的 提高全省各级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持社会政治稳定,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编制依据 依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四川实际,制定本预案。 13分类分级 本预案所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全省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1自然灾害。 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2事故灾难。 主要包括工矿商贸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火灾事故,危险化学品泄漏,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核与辐射事故,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件等。 3公共卫生事件。 主要包括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 主要包括各类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等。 按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原则上可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四级。 14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群防群控。 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应急工作首要任务,最大限度的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建立健全群防群控机制,鼓励公民报告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隐患,举报不履行或者不按规定履行处置职责的部门、单位和个人。 2预防为主,平战结合。 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经常性地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 应急状态下实行特事特办、急事先办。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各级政府主要领导是本行政区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4依法规范,加强管理。 严格依法制订、修订应急预案,依法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切实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5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建立联动协调制度,整合各方面资源,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6依靠科技,提高素质。 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应急管理中的参谋作用,采用先进的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提高公众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能力。 15应急预案体系 全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包括 1省总体应急预案。 省总体应急预案是全省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省政府应对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 2省专项应急预案。 省专项应急预案是省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涉及多个部门职责的应急预案。 3省级部门应急预案。 省级部门应急预案是省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制定的预案。 4市县应急预案。 在省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市县两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分别制定。 5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 由有关单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 省属重点单位的应急预案,报省级有关应急管理部门备案。 重点单位由有关应急管理部门确定并实施动态管理。 6单项活动应急预案。 较大规模的集会、节会、庆典、会展等活动安全的应急预案,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由组织承办单位负责制订,报同级政府审定。 城市社区、农村乡镇也要制订应急预案,重点体现操作性。 各类预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变化,由制定单位及时修订;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构成种类将不断补充、完善。 16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发生在我省行政区域内各类特别重大、重大或者需要省政府负责处置的跨市州行政区的较大、一般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 本预案指导全省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 2组织机构与职责 21领导机构 省政府是全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 在省长的领导下,研究决定、部署和推动全省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 省政府办公厅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办事机构,设省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履行应急值守、信息汇总、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职能。 22指挥机构 省上已经成立的各类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非常设领导小组、委员会、指挥部等机构为相关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指挥机构。 目前相关应急指挥机构尚未涵盖的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根据省各相关专项预案的规定,启动预案时自动组成相关应急指挥机构。 如果不属于专项预案的范畴,由省长或省政府常务会根据事件性质和工作需要,指定应急指挥机构负责人及成员;或省政府直接派出工作组指导有关应急处置工作。 23工作机构 省政府有关部门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工作部门。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型以及部门职责确定一个应急主管部门和若干参与部门,其构成在相应应急指挥机构或省专项预案中明确。 24市、县机构 市、县级政府是本行政区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做好本行政区域各类较大、一般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组织领导工作。 25专家组 省政府和各类应急指挥机构及有关部门可根据实际需要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为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咨询和工作建议,必要时参与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3预测、预警 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完善预测预警机制,开展风险分析,防患于未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31信息监测与预测 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范围加强对监测工作的指导、管理和监督,明确监测信息报送渠道、时限、程序。 通过对监测信息的分析研究,对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时间、地点、范围、程度、危害及趋势作出预测。 对可能引发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必须在3小时内报省政府。 32预警级别和发布 根据监测和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突发公共事件进行预警。 预警级别可分为特别严重Ⅰ级、严重Ⅱ级、较重Ⅲ级、一般Ⅳ级四级预警,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表示。 预警信息包括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通信网络等公共媒体和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进行。 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等特殊场所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 33预警处置 进入预警期后,市、县政府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取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容易受到突发公共事件危害的人员和重要财产等措施,同时要求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和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准备启动相应应急预案。 4应急处置 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市、县政府要完善应急处置各项制度,建立健全应急处置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41信息报告 较大Ⅲ级以上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事发地政府和省政府有关部门要在立即采取措施控制事态的同时,如实向省政府报告,最迟不得超过3小时,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 报告内容主要包括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性质、影响范围、事件发展趋势和已经采取的措施等。 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42先期处置 任何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事发地市州、县市、区政府和事发单位应立即派员赶赴现场,组织指挥有关人员进行先期处置。 43应急响应 按照分级处置的原则,省、市州、县市、区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不同等级启动相应预案,作出应急响应。 对于先期处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态,或者需要省政府协调处置的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要及时启动省级相关预案,统一指挥和指导相关地区、部门开展处置工作。 44指挥与协调 省政府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由省政府相关应急指挥机构统一指挥有关地区、部门开展处置工作,或省政府派出工作组赴现场指导。 事发地市州政府负责成立现场应急指挥机构,按照省相关应急指挥机构的要求和部署组织实施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事发地政府、省级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中央驻川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在现场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和协调下实行应急联动,共同实施应急处置。 驻川部队按照《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规定,参与应急处置工作。 45扩大应急 发生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依靠一般应急处置队伍和社会力量无法控制和消除其严重危害时,需要实施扩大应急行动。 实施扩大应急时,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要及时增加应急处置力量,加大技术、装备、物资、资金等保障力度,加强指挥协调,努力控制事态发展。 46应急结束 突发公共事件的现场应急救援工作完成,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应急处置队伍撤离现场,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撤销。 5恢复与重建 51善后处置 对突发公共事件造成伤亡的人员及时进行医疗救助或给予抚恤,对生产生活困难的群众进行妥善安置,对紧急调集、征用的人力、物力按规定给予补偿。 有关部门要及时下达救助资金和物资,做好疫病防治、环境污染清除等工作,保险监管部门督促各保险企业快速介入,及时做好有关单位和个人损失的理赔工作。 52调查与评估 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结束后,要对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 53恢复重建 根据调查评估报告和受灾地区恢复重建计划组织实施恢复重建工作。 6信息发布 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程序,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要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 信息发布形式主要包括授权发布、散发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等形式。 7应急保障 省级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同时制定所负责领域与省总体预案配套的应急保障行动方案,建立应急保障所需的相关资源的动态数据库,建立应急状态下的征集调用工作机制,做好应急处置所必须的物资、技术、装备准备,建立与履行应急保障职责相应的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切实做好相关保障工作。 71应急队伍 公安消防、卫生、安全生产监管、食品药品监督、环保、水利、林业、地震、畜牧等应急任务繁重的部门和高危行业、企业如矿山,危险化学品,林场等应组建相应的专业或预备应急队伍,加强业务培训,强化应急配合功能。 水、电、油、气等工程抢险队伍是应急救援的专业队伍,要提高装备水平,增强救援能力。 军队、武警、预备役部队和民兵是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骨干和突击力量,按照有关规定参加应急处置工作。 积极调动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公益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等社会力量,建立各类社会化、群众性应急队伍。 72经费保障 各级政府要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资金保障,逐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应急经费投入机制。 鼓励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捐赠和援助。 73物资保障 各级政府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的规定,做好物资储备工作。 建立应急物资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系统,确保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所需的物资供应。 74基本生活 做好突发公共事件中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确保灾区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处、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 75医疗卫生 要组织医疗卫生技术队伍,调配医疗卫生专家,根据需要及时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卫生应急工作。 必要时,组织动员红十字会等社会卫生力量参与医疗救助工作。 及时调集必需的药物、医疗器械等资源,支援现场救治和防疫工作。 76交通运输 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运输畅通。 77治安维护要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和设备的安全防护,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正常社会秩序。 78人员防护 要规划和逐步建立应急避难场所,完善紧急疏散管理办法和程序,确保广大群众在紧急状况下安全、有序转移。 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确保应急救援人员安全。 79通信保障 建立健全应急通信系统,确保通信畅通。 710社会动员 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时需要大规模疏散或转移人员、物资,或者现场应急指挥部提出需要增援人力、物力时,动员社会组织力量和人民群众参与应急处置。 711公共设施 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分别负责煤、电、油、气、水的供给以及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有害物质的监测和处理。 712抢险装备 建立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装备数据库,保证应急状态时统一调用。 应急装备拥有部门和单位要建立相应的登记、维护、保养和调用等制度。 713技术支持 要建立专家库,为应急处置提供决策咨询和服务,根据应急处置工作需要,调集有关专家和技术队伍支持应急处置工作(转载于 :wwW.aisHangLou.net 艾尚学习网 : 关于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精选范文3篇))。 要依托科研院所,组织开展突发公共事件预测、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等技术的科学研究。 8监督管理 81预案演练 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有关部门对相关预案进行演练。 通过预案演练,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82宣传和培训 各地、各部门要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预案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的责任感和自救、互救能力,提高全社会的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教育培训工作,把应急管理知识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公务人员培训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各类应急救援队伍的专业培训。 83责任与奖惩 对参加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在处置工作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或迟报、瞒报、漏报重要情况的有关责任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给予行政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9附则 91预案管理 根据形势发展,及时修订本预案。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二 一、目的 为提高项目部全体员工的应急准备与响应能力,当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全体员工能有组织地做好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工作,防止事故扩大,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紧急情况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危害,根据《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决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关于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以及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项目部施工现场基础施工、结构施工、装修工程等生产经营过程。 三、定义 1、生产安全事故——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重大社会影响,危及公共安全的事件。 施工生产过程中、库房、办公区、生活区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有扬尘、汛期施工事故、触电、架子坍塌、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土方坍塌、重大设备事故、火灾、损坏地下管线、危险化学品事故、大型施工车辆交通事故、有毒有害气体中毒、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群体性事件、突发治安事件见附件2。 2、预案——指针对突发公共事件所采取的应急计划。 四、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与职责 1、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机构图见附件1 2、项目部应急救援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组成 指挥部设总指挥、副总指挥、成员组成,下设8个专业组综合协调、事故抢险、技术保障、救护组、物资保障、安全保卫、事故调查、善后处理。 3、指挥部组成与职责 1、总指挥王长春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负责事故处理的总指挥及人员组织协调工作。 2、副总指挥周海龙协助总指挥工作及其他工作;负责事故现场抢险救援技术方案和技术措施。 3、副总指挥岳扩强负责事故现场抢险救援指挥工作,当总指挥未在现场时,履行总指挥职责;负责接待来访事故现场的媒体和代表。 4、副总指挥杨文亮协助总指挥工作,负责善后处理组织工作和信息联络工作,负责事故现场救护工作的指挥及其他工作。 5成员胡耀忠周敬波马生国周万林郝俊明吕建昌 王勇李文岳少奇谢红霞王雪梅王芳李玲 协助总指挥和副总指挥工作,负责事故现场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及善后处理的组织工作。 4、综合协调组组成与职责由生产、安全、行政后勤相关人员组成 组长杨文亮 成员周敬波王雪梅王芳李玲 1、接受事故紧急情况报告,通知指挥部成员和各专业组长赶赴事故现场; 2、向上级机构报告事故抢险救援情况,向指挥部成员和各施工队长通报上级机构关于事故抢险救援的指示和批示。 5、事故抢险组组成与职责由安全、生产、劳务管理部门组成 组长岳扩强副组长张振华 成员马生国郝俊明吕建昌王勇李文岳少奇 负责组织落实指挥部的决定,组织工程消防抢险队员进行抢险救援。 6、技术保障组组成与职责由技术部门人员组成 组长周海龙副组长胡耀忠 组员周敬波周万林 组织编制抢险救援技术方案、技术措施。 7、救护组组成与职责由行保部门等人员组成 组长岳扩强兼副组长谢红霞 组员王雪梅王芳李玲 组织救护员对伤亡人员实施救治和处置。 8、物资保障组组成与职责由材料供应管理部门人员 组长袁向东 副组长岳少奇 组员马超仁、魏彩霞及事故单位物资组 为抢险救援工作提供物资保障。 9、现场保卫组组成与职责由保卫部门等人员组成 组长杨文亮 组员现场保卫组 1、组织警卫对事故现场及相关区域进行警戒、控制,组织人员有序疏散; 2、组织落实和疏导交通运输车辆。 10、事故调查组组成与职责由生产、安全部门等人员组成 组长周海龙 副组长岳扩强、杨文亮, 组员胡耀忠、张振华、周敬波、李文、马生国 会同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进行现场勘察、取证,进行事故调查,编写事故报告。 11、善后处理组组成与职责由项目负责人等人员组成 组长王长春副组长岳扩强、杨文亮 组员胡耀忠、张振华、周敬波、李文、马生国 组织会同发生事故的责任单位处理伤亡人员的善后工作。 五、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响应与救援 1、应急准备 1、建立项目部应急救援抢险大队; 2、各外施队组建救援抢险分队,由各队第一责任人担任分队长。 3各分队职责 ①建立本施工队的应急领导组织机构和抢险队; ②对可能出现的扬尘、汛期施工事故、触电、架子坍塌、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土方坍塌、重大设备事故、火灾、损坏地下管线、危险化学品事故、大型施工车辆交通事故、有毒有害气体中毒、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群体性事件、突发治安事件等意外事故紧急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专项应急预案; ③负责贯彻执行有关安全生产、消防管理的法律法规,增强学习力,提高执行力,做好应急培训工作,切实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监督检查到位、领导责任到位、具体措施到位、政策执行到位; ④建立和完善本单位的应急信息网络,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信息畅通; ⑤配备必要的援救物资和器材; ⑥紧急情况发生时,分队长负责启动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同时迅速上报项目部应急指挥部。 2、突发公共事件报告程序附件4——事故报告救援流程图 1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的施工队应立即拨打电话,报告应急指挥部综合协调组,说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简要情况;发生重大事故的同时报告总指挥和副总指挥 2、应急救援组得到指示立即通知指挥部成员和各专业组赶赴事故现场; 3、应急救援组按照总指挥指示,及时报告住六公司经理办安全监管处行政保卫处; 3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处置 1、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项目部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快速反映、统一指挥、协同配合,迅速进行救援处置工作。 2、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无论严重程度如何,最先发现者应立即报告现场领导。 施工队单位第一责任人接到报告后,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扩大,同时以最快的方式报告经理办安全部门行保部门。 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拖延报告或隐瞒不报。 3、综合协调组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刻报请总指挥启动本预案和相关专项应急预案,迅速通知指挥部成员和各专业组长赶赴事故现场; 4、总指挥和副总指挥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刻赶赴事故现场,指挥救援处置工作; 5、指挥部成员和各专业组人员接到通知必须迅速赶赴事故现场,履行各专业组职责,同时启动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实施救援处置 6、指挥部迅速了解掌握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人员伤亡、设备损坏和财产损失情况、影响范围、已采取的措施和事故发展趋势等,迅速制定事故处置方案并组织指挥实施; 7、综合协调组落实指挥部关于事故抢险救援的指示,协调各专业组的抢险救援工作,保障抢险救援工作通讯畅通; 8、事故抢险组立即组织调集施工队应急救援抢险大队工程消防设备抢险队员,迅速开展事故抢险救援工作; 9、技术保障组迅速组织提供抢险救援技术方案、技术措施; 10、救护组立即组织救护员及时对伤亡人员实施临时救治处置,并协助急救中心医务人员开展救护工作; 11、物资保障组协调调集运输车辆和物资投入抢险救援工作,提供交通运输车辆;项目部班车 12、现场保卫组迅速组织警卫对事故现场及相关区域进行警戒、控制,保障抢险救援工作正常开展,组织人员有序疏散; 4、突发公共事件事故调查与善后处理 1、事故调查组进行现场勘察和调查取证,开展事故调查,编写事故报告;分析事故原因,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杜绝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2、善后处理组迅速会同发生事故的责任单位妥善做好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工作; 六、项目部的应急预案要求 1项目部应在工程开工作业前,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专项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识别潜在的事故和紧急情况结合危险源辩识; 2、应急指挥包括个各专业组机构与职责; 3、工程抢险、消防、救护、保卫人员及所有人员在应急抢险救援中的职责分工; 4、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报警系统、应急照明和动力、人员逃生工具、人员安全避难所、消防设备、急救设备、通讯设备以及应急准备; 5、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处置与响应; 6、工程抢险措施、紧急处置措施、现场急救措施、人员疏散程序、危险原材料应急措施、重要文件记录和设备保护措施; 7、与社会单位急救中心医院、执法部门、属地部门和上级单位的联系; 8、日常协调机构与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 2、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本预案及项目部相关专项预案同时启动; 七、应急预案的培训 1、项目部每年上半年应由相关部门对总体应急预案中涉及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应将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应急指挥、综合协调等作为重要内容,以提高全体人员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知识和能力; 2、项目部每年上半年应对全体项目部管理人员进行专项预案相关知识的培训,以提高现场管理人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并填写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机构人员培训记录。 八、应急预案的演练 1、项目部对突发公共事件总体预案每年组织演练一次,做好各个应急组之间的协调配合和通信联络,确保各种紧急状态下的有效沟通和统一协调指挥; 2、应急预案的演练要包括准备、实施和总结三个阶段。 通过演习,锻炼应急队伍、落实岗位责任、熟悉应急工作的指挥机构、决策、协调和处置的程序,识别资源需求、评价应急准备状态、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改进应急预案。 3、项目部及外施队每年至少应组织对专项预案演练一次,以检验专项预案的可行性,确保应急队伍的协调配合和统一指挥,并填写事故应急救援演练记录。 九、应急预案的管理 本预案管理单位为项目部安全部行政保卫部,每年修订一次,必要时及时修订。
《本文为word可编辑版,若不需要以下内容,请删除后使用,谢谢您的理解原生生物的主要类群》习题一、选择题
1、桃花的下列结构中,经过发育最终成为果实的是( )
A、子房 B、子房壁 C、 胚珠 D、 受精卵
2、呼吸作用的实质是( )
A、分解有机物,贮存能量 B、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C、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D、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3、旱地里的农作物被水淹没后,要及时排涝,主要是为了促进( )
A、叶的光合作用 B、叶的蒸腾作用
C、根的呼吸作用 D、根的吸水
4、农业生产中对农作物进行合理密植主要是为了( )
A、提高作物对水分的吸收 B、提高作物对土壤中无机盐的利用率
C、提高作物的蒸腾作用 D、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
5、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原料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 B、光合作用的唯一原料是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和水都用于制造淀粉 D、二氧化碳和水都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6、晚上,将金鱼藻放在盛有水的试管中,将试管先后放在离白炽灯如下距离处,在相同时间内试管内产生气泡数量最多的是( )
A、10厘米 B、20厘米 C、30厘米 D、40厘米
7、贮藏蔬菜、水果要保持低温,这是因为( )
A、温度低,减少细菌病害 B、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有机物消耗少
C、温度低,促进光合作用积累 D、温度低,蒸腾作用弱
二、实验探究题
1、下面是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的具体步骤,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 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② 用黑纸把一片叶的一部分的正面和背面盖住,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3小时~4
小时。
③ 剪下遮光的叶片,去掉黑纸。
④ 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再放入大烧杯内隔水加热,叶片颜色逐渐由 变成 。
⑤ 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然后放在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⑥ 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液。这时可以看到,叶片遮光部分呈 色,没有遮光的部分呈 色。
(1)步骤①的作用是: 。
(2)步骤④中酒精的作用是: 。
(3)这个实验说明了: 。
2、有一次小明上街买回来一袋黄豆芽放在阳光下,下午去打开一看,发现许多黄豆芽 变成了 “绿豆芽”,小明觉得奇怪,他把这一发现告诉了同学们,他们决定把问 题搞清楚,请你和他们一起去探究。
(1)你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影响叶绿素的产生吗?
(2)针对你提出的问题,请作出假设:____________对叶绿素的产生有影响。
(3)设计实验方案:
A、取一定数量的新鲜的黄豆芽分成两份,分别放在甲、乙两个容器中。
B、把甲放在___________下培养,把乙放在__________处培养。
(4)该实验的预期效果是:甲中的黄豆芽_______绿,乙中的黄豆芽_______。